上世纪初纽约唐人街的洋媳妇

Loading

一百多年前,纽约唐人街极少见到华人女子,整个华人社区几乎都是单身汉,华人女子寥寥无几,1882年颁布的《排华法案》更进一步阻止了中国女人入境。部分华人男子娶了白人女子为妻,虽然在排华氛围笼罩下他们的结合遭受非议,但中国男人有礼貌、体贴、顾家、不抽烟喝酒的优点赢得了白人女子的芳心,不少人藐视世俗偏见缔结良缘。

  《纽约时报》1906年一篇文章写道,估计全市有300个白人女子嫁给华人男子,由于华埠黑帮混战猖獗,加上警察严打鸦片馆和赌档,许多华人纷纷搬到其他地方住,例如布碌仑威廉斯堡,白人妻子敦促华人丈夫离开唐人街,丈夫往往顺从其意,这些家庭大部分已经搬走,只剩60个留下来。

  报道接着写道:“据说华人男子是理想的丈夫,尤其是当他们的妻子是白人时更是如此。华人男子很难娶到白人女子,因此他们简直是崇拜自己的妻子。”

  排华时代的异族通婚

  当时美国一些保守的州禁止异族通婚,加州法律禁止白人女子与东亚男人结婚。纽约相对比较开明,法律并不禁止华人与其他族裔通婚,但人们对白人女子嫁给华人仍抱着怀疑和敌意。

  1869年英文杂志Harper’s Weekly刊登了一幅讽刺漫画,文字写着“太平洋铁路竣工”,画中一个白人女子手腕一个被丑化的华人男子,暗讽华人男子会乘坐铁路从加州迁到东岸,并娶白人女子为妻。

  唐人街华人女子稀少

  历史学家Tyler Anbinder所著《五点区》(Five Points)一书指出,因为唐人街几乎没有女人,白人担心华人男子会拐走白人女子。纽约人认为中国人比其他族裔更“异域”,例如他们的宗教、奇怪的食物、鸦片、赌档,以及完全让人听不懂的语言。

  《五点区》作者指出,华人一个潜在威胁是他们的社区几乎全都是男性,就像美国人认为神父禁欲是违背天性的,因此怀疑神父会因此变态或从事罪恶勾当,同样地他们认为一个缺乏女人的唐人街也有类似问题。

  作者指出,唐人街缺乏女性,美国人自己应该负起部分责任。1882年的《排华法案》禁止大部分在美华人将妻子从亚洲接到美国来团聚,立法者希望华人会返回中国,而不会留在美国当一辈子单身汉。

  《排华法案》的目的是禁止华人入境,以及驱使华人回国。的确有部分华人回国了,但仍有许多人留下来。他们中不少人娶了其他族裔女子为妻。《五点区》一书指出,早在美国内战之前,美国人就发现中国男人倾向于追求爱尔兰女人,这些爱尔兰女子,有超过整整一代人饱受着爱尔兰男性配偶短缺之苦。到了1860年代,华人和爱尔兰人联姻已经相当普遍。

  英文媒体记者1877年访问唐人街,在一篇报道中写道:“这些中国男人尤其喜欢娶凯尔特种族(即爱尔兰裔)的女人为妻,”该记者参观了唐人街一幢住着15个中国人的公寓楼,发现所有人都娶了爱尔兰人为妻。

  唐人街毗邻爱尔兰移民众多的五点区,华人社区缺乏女子,而爱尔兰社区男女比例失调,男性相对短缺,因此供求法则起了作用,让华人男子与爱尔兰女子结合到一起。

  华人与爱尔兰人缔结情缘

  维基词典“异族通婚”(Miscegenation)词条这样写道:1850年中期,纽约市有70到150个华人,其中11人与爱尔兰女子结婚。《纽约时报》在1906年一篇报道中提到,纽约大约有300个白人女子嫁给华人,还有更多人与华人同居。在1900年,根据梁启超的估计,美国超过20个华人社区住着12万华人男子,大约每20个华人男子(广东籍)有一个跟白人女子结婚。1960年代人口普查显示,3500个华人男子与白人女子结婚,另外有2900个华人女子嫁给白人男子。

  英文媒体对华人与白人异族通婚颇感好奇,特地撰文进行报道。报道称,大部分华人男子只懂得一点英文,而白人妻子又不懂中文,觉得中文非常难学,因此在交流方面的确存在困难。不过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相爱,白人妻子很赞赏华人丈夫的人品,一位白人女子对英文媒体记者说,华人男子很有礼貌,对女人很有耐心,脾气好,很体贴,不抽烟,不喝酒,大部分华人也不抽鸦片,他们很顾家,把妻子孩子照顾得很好。

  排华法案阻止中国女子入境

  1903年英文媒体《独立报》以口述实录的方式采访了一位华人,他提到了美国的华人女子极为稀少,许多华人男子娶不到华人妻子,如果是商人,他们可以回中国娶亲,然后费尽周折把妻子带来美国,但开洗衣店的华人劳工却被剥夺了这个权利,因为《排华法案》禁止劳工入境美国,他们一旦离境了便无法回美国,更无法携带妻子回来。

  受访华人说:“全纽约只有不到40个华人女子,在这里几乎无法娶到华人妻子,除非他回到中国结婚,然后收集宣誓书证明她的确是他妻子,这是对商人而言。从事洗衣业的人无法把妻子带来美国,即便是中国大使的家庭想把一个女子带来,最近也有困难。”他提到一些华人娶了白人妻子,她们中有许多是“非常好的、忠贞的妻子和母亲。”